1991年我校考古学专业建立,经过近30年的建设,考古学科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考古学成为了我校第一个博士点。这一路,考古学人一共走了近30年,近30年的沉默坚毅,考古学一步一个脚印,从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到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师范大学之首,第四次学科评估时考古学获得了C+等级的好成绩。考古学的师生们始终以踏实朴素的品行不断前行,淬炼出“新”面貌,惊艳在众人面前。
“新”技术开启考古研究新视角
目前,我校考古学已形成科技考古、专门考古、区域考古、先秦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时期考古等稳定的学科方向。科技考古处于国际同领域先进水平,专门考古、三峡区域考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我校考古学武仙竹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确立起“微痕考古”和“小哺乳动物考古”专业研究方向,于无人踏足之地结出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重点刊物上发表多篇重量级文章。近年来,在考古学新视角的引领下,我校与其他机构联合创办了《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期刊,开办“小型哺乳动物考古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相关课题研究,科研成就硕果累累。2019年,考古学建立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学术交流、理论科研迈向了新的台阶,我校考古学现已成为全国“微型考古”研究的前沿阵地。
“新”人才助推学科培养新力量
考古学一直秉持着学院“教学立院、学术强院、制度理院、和谐兴院”的发展理念,对内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扩大人才规模,改善人才结构,为教师提供宽松而广阔的科研空间;对外不断积极招揽优秀人才,为优秀教师学者的到来准备良好的科研与生活环境。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考古学现有学科骨干近30人,队伍中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并聘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大一级教授等知名学者为特聘教授。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考古学成功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重庆地方高校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新”机构调动学习科研新热情
考古学紧紧跟随我校“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发展思路,坚持走在行业与学术的前沿阵地,发挥区域优势,在三峡考古、区域考古等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领域,深度挖掘不断探索,在特定领域内获得学术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学科发展壮大,考古学在学校的支持下,与国内国际学校与机构开展广泛而长期的交流合作,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考古系积极鼓励师生走出去学习锻炼的同时,也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大学、日本东北学院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研究所,主办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来我校进行讲学、交流,让师生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学科前沿视野与不同观点下思路碰撞。广泛而多元的视角,宽广而优秀的平台,使得师生们飞速成长,我校考古学者们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重大项目五十余项, 科研总经费达到1800万元。教学与科研的双线迈进,积极倡导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考古学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研相长,在沉默的历史遗迹中涌现出新惊喜、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