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董味甘:《中国路赋》——甘味赋中来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王珍珍   编辑:何瑶   发布日期:2018-10-10   点击数:

一位92岁的老人,右眼模糊,看东西已是一团白光;左耳失聪,右耳尚有微弱听力……他调侃道:“我已经是时代的落伍者”。他衣着整洁,满含笑意,精神矍铄,平静而安详地等待记者们把机位调好。这位老人就是我校原中文系退休教师董味甘教授,也是写下《中国路赋》、《重庆赋》、《双城赋》、《重庆火凤凰赋》等多篇诗赋的高产作家。

“我只比党小五岁”,提及创作《中国路赋》的缘由,他这样说道。今年作为新时代开局之年,这一年来喜事重重,和党一起成长的董教授感慨时代变化之好,心潮澎湃无法平静。“我这一生跟党走过的路息息相关,我这个年纪,这个时代所经历的我都经历过”。革命的三十年,摸索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都不曾错过的董老,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即将到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在满怀激动与兴奋的状态下历时八月创作出了《中国路赋》,作为一个与党共同成长起来的老人对党、对国家、对时代的献礼!

写诗赋难度很大,董教授对自己的要求近于严苛,他追求平仄通押,抑扬起伏,一韵到底,绝不重复。由于年事已高,董教授不便手写,但为了更好地创作,他于古稀之年学会了智能打字,因为眼睛高度近视,右眼模糊至只能看到一团白光,他打字时只能放大到四号或者三号字体来看,写好后缩印,修改完再次打印,就这样周而复始进行创作。八个月下来,董老创作修改的稿纸足有几十厘米高,打印费就有一百多!“创作是很私密的事情,口述让别人打字就没有了创作的感觉,创作的作品本身就要独出心裁,与众不同,要写别人写不出来的东西,这才叫创作!”正是由于董教授的呕心沥血和精益求精,《中国路赋》气势恢宏、浑然天成,成为了这位高龄老人的巅峰之作!

“这是我拼老命写出来的!”董老向记者谈《中国路赋》的创作历程时,热泪盈眶,时而抬起颤抖着的双手,他的激情让在场的记者深受感染。由于要照顾患病的老伴,董老养成了在脑子里斟酌语句的写作习惯,“许多字句都是在锅边灶台上想出来的”,睡觉也会忍不住思考,但一兴奋就睡不着,所以他常用脑白金来助眠,在创作期间竟吃了两盒之多。董老有心衰的毛病,不能大喜大悲,一激动就容易心梗发作,一发作就要吃救心丸,在创作《中国路赋》期间就发作了两次,吃药休息了两天,便又继续奋战。

“《中国路赋》题材太大,难以驾驭,但是时代越发展,事物越复杂,赋的作用更应该得到发挥!”时代已然变迁,如今,大家对赋越来越陌生了,但董老这个自称“时代的落伍者”仍想要尽一尽力,再掀起一阵读赋的浪潮!董老这样告诉记者:“我已经很满足了,完成了《中国路赋》,活得久不久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记者手记:采访过程中,董老曾多次谈到自己只是发挥出自己微弱的力量为这个社会做出一点贡献,谈不上丰功伟绩,但是伟大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如果每个人都拥有敢钻研、勇担当、恒进取的心,你就已经踏上了伟大这条路。

                                                                    (摄影:周宇轩)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