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本土文化,三峡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峡文化所内蕴的三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9月12日,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论坛第一单元“宅兹中国:长江文明探源”中,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李禹阶以《辉煌绚丽的三峡文化》为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李禹阶看来,三峡文化是指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所形成的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是长江文明母体孕育的一个文化子系统,是长江文明血脉相连的文化构成。
9月12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2023长江文明论坛现场,李禹阶作主旨演讲。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三峡文化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其一,具有文化链、物流链、资源链的作用,是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青藏文化的中间链条,故有“蜀地之甲,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之说;其二,具有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雄、壮、险、奇的高山深谷,养育了当地民众剽悍耿直的性格,又抚育了历代才子骚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不朽诗篇;其三,三峡地区盛产的盐、丹砂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人们往往以之为中心,形成了三峡城镇、宗教以及富有特点的社会生活特色。
李禹阶说,三峡地区还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三峡文化类型与灿烂多彩的三峡文化现象,主要包括:
三峡航运文化。它又分为三峡船工文化和三峡城镇文化,其中川江号子既是船工动作协调一致的指挥号子,也是千百年来三峡船工面对艰险毫不退缩的呼喊,构成了三峡航运文化的精髓,使三峡文化多了石破天惊般、回肠荡气的韵味;三峡城镇文化则是因为三峡黄金水道,而在沿途形成的一种特色城镇文化,如巫山、奉节、云阳、涪陵等,都是历史悠久的航运重镇。
三峡移民文化。大河通道孕育下的移民文化,是三峡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由于三峡连接我国东西部、长江上下游的特殊交通咽喉地位,使历史上的三峡区域成为全国人口迁移的重点地域。移民的大量进入,形成富有特色的各方风俗杂陈的三峡移民文化。如,文献记载“夔郡土着(著)之民少,荆楚迁居之众多,楚之风俗即夔之风俗”。
三峡诗词文化。三峡是诗歌的圣殿,从古至今,云遮雾绕、山水奇雄的峡江两岸,到处都可以拾到古代诗人遗留的不朽诗篇。据统计,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
此外,在三峡文化中,还有着独具特色的三峡军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这些文化现象极大丰富了三峡文化的外延与内涵。
李禹阶表示,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而又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形态,三峡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包括通俗性与包容性的结合、浪漫性与悲壮性的结合、群体性与坚韧性的结合、勇武质朴与刚健坚韧的结合、开放性与传统性的结合。
“长江上游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一极,是关系到我国西南地区走向未来的关节点。而三峡文化精神中包含的牺牲精神、包容精神、创造精神等,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李禹阶说。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