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师·大先生】育才、科研与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国家级人才 邱宝利

来源:   作者: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4-16   点击数:

邱宝利,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

学为人师,甘做人梯育新禾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邱宝利教师生涯中心底始终铭记的信念。2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了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与教学科研过程中,一直坚持 “以情育人,关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的原则,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信念,并将其付诸于日常教学与科研之中。近5年来,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多次获评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2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2名本科生先后获评国家奖学金;指导的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8项,其中关月珊同学领衔的“广州绿农夫”创新创业项目,获得2018年“天天学农杯”全国农科学子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第一名,并在代表华南地区参加的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优秀奖;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都成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教学骨干力量。

不畏艰难,砥砺前行攀高峰

邱宝利及其团队一直从事柑橘木虱、烟粉虱等农业重大媒介传毒害虫的绿色防控研究。由柑橘木虱传播的黄龙病被称为“柑橘的癌症”,植物染病后不能治愈,是百年未能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邱宝利敢于直面科研难题,带领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政府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另辟蹊径,从传播路径阻断角度深入研究,系统揭示了柑橘木虱传播柑橘黄龙病病菌的生理机制,阐明黄龙病病菌与木虱宿主、病原真菌、内生共生菌的互作机制,在ISME、Communications Biology等Nature子刊以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PLoS Pathogens、mBio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并受邀为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拍摄宣传视频。团队的科研成果为国际上媒介害虫及其传播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心系三农,躬耕不辍兴乡村

在深入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控研究的同时,邱宝利非常关心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始终坚持“产学研”在生产一线的实践与检验。过去三年中,他深入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份,将自己的研发技术与成果送到田间地头。先后在上述地区建立了17个示范基地,示范面积累计达到19.79万亩次,举办培训班101次、培训技术人员8329人次,有力地支撑了70多家柑橘研究机构、种植企业和合作社以及5家涉农科技企业的发展,帮助农业和科技企业新增经济效益7.76亿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为我国农民致富、农村繁荣与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勇担使命,国际合作展蓝图

基于中国-巴基斯坦两国人民长期的团结友谊,尤其是我国中巴经济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的建设宗旨,以及两国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应用”的实际需求,2017年起,邱宝利团队与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创建了“中巴柑橘病虫害综合治理联合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双方互派青年教师与学者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了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科学研究,开展了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生与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国际合作的良好产出,被中国经济网、新华社网站以及巴基斯坦国家通讯社、巴基斯坦诸多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