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师·大先生】敬真敬美 敏学敏行——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李敬敏

来源:   作者: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7-03   点击数:




李敬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中文系,1972年调入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先后担任原重庆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主持行政工作副院长、正院级调研员。


                                      感应历史脉动, 引领时代风骚

李敬敏在文艺学领域的研究广受学界赞誉,在其众多成果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碰触到他那感应历史脉动、际会时代风云的敏感神经。1980年,李敬敏敏锐洞察到历史变革时期文艺理论教学发展的困境与机遇,写出了《文艺理论教学改革刍议》一文,并发表于《南充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该刊遂于1981年第2期以“经验交流解放思想改进文艺理论教学”为题组织了一次围绕该文的笔谈。为此,《文艺理论研究》主编徐中玉先生致信作者,要求转载该文。《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3期全文转载之后,全国几十家报刊杂志相继转载该文,文艺理论界由此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该文不仅对文艺理论教学中的“注经”传统提出了有力挑战,而且贡献了作者个人对于建设文艺理论教学体系的设想——改造文艺理论的内容体系,解决文艺理论的民族化问题。在西化风潮渐起的当时,李敬敏如此睿智而深刻的反思,如此独立而清醒的姿态,可称作是全球化思潮或中国的现代性方案中寻求自身特殊性思路的第一批路标。

李敬敏既未陶醉于这个亮眼的荣耀,更未止步于这个巨大的进展,相反,他乘势而进,继续探索,以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文艺理论的体系建设及其教学问题。他与四川师范大学苏恒教授共同主编的《文学原理新论》,就贯彻了他的这种辩证思维和历史视野。该书于1987年出版后,就因其中的“新方法”“新原理”而广受学界好评,被省内外20余所院校选作教材。正因如此,吕进先生才称赞李敬敏为文艺理论“这支队伍的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追求学术真理,开拓研究领域

李敬敏治学,以追求真理、服从真理为职志。改革开放后,人们在批判错误文艺思想的同时,将“真实性”视为文艺的唯一生命,动辄以是否符合生活真实相诘难,实际上把文艺当作了生活真实尤其是生活的本质真实和社会的历史趋势的演绎,忽略了细节真实、虚构想象、作家自身的个性和作品反映生活的角度等文艺的特性。对此,李敬敏发表了一篇极具思辨力的文章——《真实,不就是一切》。在文中,他不仅辨析了这种观念、思潮中似是而非的问题,而且阐述了它的严重危害,重申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或结晶”的主张。

李敬敏不仅深钻文艺理论这个本行,还涉足其他相关领域并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钻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的美学理论,结合学术研究的新进展,相继出版了《美学原理基础》《美与审美》等关乎美学根本问题的专著,积极参与讨论美的本质这个千古之谜。由于他具备了“开拓性的理论思路和眼光”,“重视吸 收学术界已有的成果,又敢于创新,提出并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美与审 美》这部专著中就敢于“冲决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樊篱,对一个问题往往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阐释,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

                                     坚守育人根本 ,化育桃李天下

工作期间,李敬敏不仅担任学校的行政职务,负责文艺学学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领导工作,而且还发挥个人才干,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他先后承担了多项社会兼职工作:数届四川省普通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组组长,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组组长,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顾问,重庆市文学学会会长,重庆市书评家协会和重庆市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等职。

虽有行政工作重任在肩,但李敬敏却从不怠惰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忠诚于教育事业,热心教书育人,退休之前,他从未放下过自己心爱的“教鞭”。他反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曾以“大学生不读书,简直是天下奇闻”的名言警醒众多迷茫浮躁的学子。他所教过的本科生,常常在回忆文章中感激他这种严肃的“敲打”。他所带过的研究生,无不感恩于他嘉许创新、奖掖后学的精神。他热爱学习,反对以水济水、叠床架屋的“研究”,年届九旬仍坚持每天读书、读报、写作,积极参加与学术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

敬真敬美,敏学敏行,这就是李敬敏的为人与为学。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