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师·大先生】踏遍峰林山水,探索岩溶规律 ——国家级人才 蒲俊兵

来源:   作者: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7-24   点击数:

蒲俊兵,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广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地理联合会岩溶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委员会常任委员、国际水文学权威期刊《Journalof Hydrology》副主编。

跋山涉水投身岩溶环境研究

2006年,蒲俊兵在西南大学本科毕业后,被保送攻读世界著名岩溶学家、中科院院士袁道先教授的研究生,受袁先生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感染,他立志投身岩溶学研究。五年的研究生学习中,蒲俊兵跑野外、看文献、做实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逐渐成长为一名青年岩溶科技工作者。

2011年,蒲俊兵博士毕业后,在袁先生团队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以岩溶碳水耦合循环及碳源汇效应评价为切入点,开启了对岩溶环境学领域的探索。在“五加二”“白加黑”“办公室+野外”的工作模式下,蒲俊兵的足迹遍及我国主要岩溶区以及有岩溶地貌的十三个国家。他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扎实的业务素质,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让蒲俊兵从青年学者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守正创新探索岩溶碳循环规律

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蒲俊兵致力于岩溶生态-地质-水文耦合系统碳循环与碳源汇效应评价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他创新性地阐明了岩溶地质-水文耦合系统碳循环规律与碳汇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揭示了岩溶水体相关碳指标及碳汇量多时空尺度变化的水生光合碳泵控制机制,首次发现水体碳酸盐缓冲效应与水生光合生物碳泵效应的协同能抑制岩溶水体的CO2脱气过程,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他对广泛分布的岩溶水库的监测研究发现,水库在热分层期内具有显著的直接吸收大气CO2和“闭锁”水库内部CO2扩散、迁移的现象,形成了CO2“闭锁”效应,并产生明显的碳汇,为岩溶流域碳汇效应准确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他首次在西南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和岩溶水库中开展了水气界面气体k600值的野外实证研究,率先建立了我国亚热带岩溶地表水体k600值的预测模型,为准确量化区域水体CO2脱气量提供了重要的计算模型。相关成果均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产生了较大的国内外影响,并获2021年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

科研育人实践出真知

在学生培养方面,他坚持科研带教学,在科研实践中实现育人目标。“学生的科学兴趣,科研素养越早养成越好。”在学生培养方面,蒲俊兵注重培养学生的“五个能力”。

新生入学后,他通过讲授与领域研究相关的基础和前沿课程,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整理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他坚持“科学问题要从野外来”的理念,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调查,现场采样分析,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和动手能力,探寻自然界的科学奥妙与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科研成果总结和发表方面,他发挥工匠精神,通过多次讨论、反复打磨凝练创新点,手把手指导学生将数据提炼为学术论文,要求每一句表达,每一个论证都要用词精准、逻辑严密、有根有据,并逐字逐句修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近年来,相关毕业生入职科研院所、高校、行业部门并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方可致远!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