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烛光是重师教师教育的象征,跨越是城口自强奋斗的精神。2016年,我校启动针对城口县的对口扶贫工作——“烛光•跨越”行动,旨在从城口县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其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办法。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两年来城口的烛光如炬,愈燃愈旺,那些悄然播种的希望也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生态养殖、人文旅游、电子商务等多方面都得到了稳步发展,这条艰难的烛光跨越之路已被点亮。
城口是重庆市东北边缘一个九山半水半亩田的小县城,它位于大巴山腹地深处,地理位置偏远,集“老、边、山、穷、红”于一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也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
重庆市要实现全面脱贫,城口县必须重点突破。作为市纪委扶贫集团的成员单位,对口支援城口成为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反复调研考察、多方商议考量,2014年12月,我校与城口县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16年正式制定实施“烛光•跨越”行动,我校以“真扶贫,扶真贫”的决心,助力城口县实现脱贫“摘帽”之路从此开始。
科学谋划布局,精心规划实施
自“烛光•跨越”行动纲领签订以来,我校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校合作工作机制”,并设立600万专项工作经费,有力推动对口帮扶城口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还专门出台“烛光•跨越”行动实施细则,举全校之力深入推进帮扶城口工作,力争通过“三个对接”、“三个结合”、“三个保障”,实现“三个目标”。
近两年来,我校结合自身优势及经济水平等因素,通过与城口共建生态涵养区示范基地、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校地合作项目,构建起了具有重师特色的从顶层设计--中层管理--实际运转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服务示范模式。2016年,学校帮助城口县引进教育帮扶项目15个,科研合作项目16个,引进资金330万元左右,其中我校预算资金100万元,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接收进修干部、下派扶贫干部、资助城口籍贫困学生等对城口县进行方向正确、方式得当、成效显著的精准帮扶。2017年,我校根据往年的工作经验和基础,完善了工作机制,新增了6个项目,在预算100万元的基础上加大了经费投入,保障了帮扶工作深入有效开展。今年,我校在城口附中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培训经费60万;在市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中,认捐1.2万元的活动奖品,定向捐助至城口。我校还继续选派行政干部和专家教授到城口挂职,推动城口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并根据城口实际需求,设立校级课题,面向全校师生申报。其中,重点推进“中华蜜蜂成熟蜜高产技术在秦巴山区应用和蜜乡打造”项目,全力推动环保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项目在城口落地,摸清城口县大巴山昆虫本地情况。我校通过一系列扶贫项目竭力推进了城口县教育、人文与旅游、生态文明、农村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发展,为城口人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扶贫成效。
发挥师范优势,补齐教育短板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因此,学校根据城口的基础教育现状研究,把“四个一”项目作为教育帮扶落地的主体,分别与城口示范幼儿园、实验小学、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签订3-5年帮扶计划,真正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和智力优势,推动城口基础教育发展,弥补教育民生短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助推城口县脱贫攻坚。
2017年6月,我校与城口县正式签订新建完全中学委托管理协议,授权使用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城口附中),并于同年9月正式招生。截至目前,城口附中共有2520名学生,46个行政班,其中初中38个,高中8个。在2017年期末统考中,取得了7门统考学科5门第一、2门第二的优异成绩,及格率、优生率均居全县第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推动绿色发展,探寻扶贫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校以此为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文化旅游、生态文明、特色农业等方面探索生态扶贫之路,着手带动城口人民把城口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在文化旅游策划方面,我校充分发挥地理与旅游学院的学科优势,结合城口旅游发展现状,与县旅游局合作开展“重点景区提升策略”“乡村民宿旅游规划”“生态旅游众创空间建设”研究,进行“山神文化创意产业”“山神漆器女式饰品”开发。在发掘当地旅游资源的同时还为城口县提供政府部门管理干部、旅游企业管理者等系列培训,帮助其系统培养旅游行业人才。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校围绕城口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分别与县环保局、民政局、自保局、党校合作,开展了规划编制、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山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2016年10月份,我校将环保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项目放在城口县,开展“昆虫本底调查与评估”和“蝴蝶群落生存环境”研究。为此,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斌带领其研究团队驻扎城口半年,在城口进行地毯式搜索,对城口县域内昆虫物种丰富度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评估,并编研了长达250万字,包括大量生态彩色照片的《重庆市城口县昆虫志》。依托我校山地经济研究中心,开展了西南地区山地经济特色项目选育研讨会及培训班、山地区域乡村振兴秦巴山论坛等活动,为秦巴山区探索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思路。
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围绕城口中蜂养殖,我校与城口县农委合作,开展了蜜蜂饲养、疾病检测、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双王共育高产配套技术,实现城口中华蜂群的强群饲养、采蜜量高产,提高了蜂群产育率与蜜源综合采集力。以技术扶贫的方式在城口县对口扶持养蜂户300户,新增蜂蜜年产值约600万,并以协同创新的形式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在重庆大巴山腹地建成了重庆城口县大巴山中华蜜蜂保种和成熟蜜生产基地,常年保有中华蜜蜂核心种群3000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我校对城口县的帮扶既是实现学校服务于地方教育、经济等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我校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的深度参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跬步千里成就大跨越。两年的时间不长,然而扶贫故事却有很多,未来我们还将汇聚“烛光”,抒写“跨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