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我校邵景安老师参与申报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推荐成果公示内容

2024年05月21日 16:08  点击:[]

根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现将我我校邵景安老师参与申报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的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材料见附件。公示期:2024年5月21日至2024年5月27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申报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时间内以真实身份书面向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和有效联系方式。

特此公示

联系人:李秉祥

联系电话:023-65362357

邮箱:503540047@qq.com

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处

2024年5月21日

 

附件:

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推荐成果公示内容

 

一、成果基本情况

成果名称:西南山区生态型国土整治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甘建英、邵景安、陈国建、张娅楠、邹润彦、臧英斐、章立、杨凡、陈羡、蒋伟、李如、牟强、张仕超、韦杰、张爽

主要完成单位: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广州市华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数维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函夏锦地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任务来源:A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C省、市、自治区计划, D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2其他基金,H其他

申报等级:一等奖或二等奖

二、推荐意见

国土整治在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南区多云多雨、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块破碎、生态脆弱,亟待创新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型国土整治关键技术,支撑国土整治精细化监测、生态化施工与智能化监管,提升国土整治业务的科技水平与工作效率

该成果面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西南区自然环境与人地关系复杂、农田半自然生境减少等问题,围绕土地整治精细化监测、生态化施工、智能化监管等技术需求,以问题导向-技术突破-机制创新-模式实践为主线,开展生态型国土整治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研发了土地整治多元遥感协同监测、生态诊断与规划设计、装配式绿色施工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卫星遥感-近地传感-地面速测集成的国土整治移动监测装备,开发了国土整治监测监管智能决策服务平台,构建了国土整治融合创新机制与综合治理模式,提升了西南地区国土整治生态化施工和智能化管服能力。

成果在重庆、四川等5省(市)、20余个市(州)、50多个县(市、区)应用,服务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耕地保护与监督管理、自然资源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等业务工作,支撑了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项目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等重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因此推荐该项目申报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推荐等级为一等奖或二等奖。

三、成果简介

国土整治是利用工程和技术手段优化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西南地区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迫切需要通过国土整治优化国土空间、保护耕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西南山区多云多雨、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块破碎、生态脆弱,为国土整治向高效监测与智能监管方向发展带来瓶颈。因此,项目针对西南山区国土整治面临的自然环境与人地关系复杂、农田半自然生境减少、业务管理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围绕国土整治精细化监测、生态化施工、智能化监管等技术需求,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级科技计划、其他计划等项目,以问题导向-技术突破-机制创新-模式实践为主线,开展生态型国土整治关键技术及应用,创建了面向西南山地丘陵区国土整治的多源数据动态监测问题诊断与规划设计生态化高效施工工艺监管决策平台构建的一体化国土整治实施与监管系统。有力地支撑了国土整治业务的规范、有序开展,提升了国土整治监测监管智能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提出了国土整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创新了复杂场景下国土整治生态适宜性诊断技术,构建了差别化理念下国土整治规划设计技术体系,研发了集农地平整状况、农业生产条件、农田生态环境、多主体满意度于一体的多维、多目标国土整治综合成效评价技术,提升了国土整治综合成效。

2)创建了坡改梯工程石坎、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多功能生态沟渠、田间道工程多功能道路等装配式绿色施工技术,研制了多模块标准化国土整治生产装备,提升了国土整治施工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创新了国土整治跨域多级数据融合、时空信息深度挖掘等技术,研发了国土整治大数据库、决策评价算法模型库,研制了国土整治监测监管智能决策服务平台,为国土整治监测监管信息化赋能,提升了业务管理智能化水平。

成果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6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1项,发布标准规范4部,发表学术论文72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重庆、四川等5省(市)、20余个市(州)、50多个县(市、区)应用,服务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耕地保护与监督管理、自然资源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等业务工作,支撑了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项目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国土整治重大扶贫项目等重大工程,带动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了相关企业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

四、客观评价

(一)国内外技术比较

1 该项目技术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研究的综合比较

对比技术

国内外同类技术情况

本项目特点

遥感反演与监测技术

1.采用GPS、移动终端与无人机等方式联合运用,巡查、上报等常规监控手段。

2. 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进行监测区划分;选择在不同质量上的农用地进行监测点的部署;依靠单一类型的遥感监测手段。

1.研发了复杂场景下基于多源遥感协同的国土整治数据监测技术系统,精度达到90%以上,提升了国土整治数据采集效率。

2. 研制了“卫星遥感-近地传感-地面速测集成的国土整治移动监测装备,解决了国土整治监测的时滞性、机动性、精准性等难题,监测时长比常规技术手段减少25%

3. 构建了“遥感探测-现场观测-移动监测一体化的国土整治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监测周期缩短50%以上,整体效率提升20%

生态诊断与规划技术

1.聚焦国土整治三生目标难平衡,生态诊断缺乏新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对生态问题的认知多处于两个极端状态。

2.瞄准国土整治规划设计缺乏差别化清单,雷同、重复较多,没有体现规划区的特殊性和资源本底,规划变更内容多。

3.针对国土整治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闭环综合监管手段,现有成效评价多注重单一环节,多维、多目标探索较少。

1.通过创新国土整治生态适宜性的三生内涵,借助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科学方法、生态位思想、谢尔福德限制性理论,构建了国土整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发了复杂场景下国土整治生态适宜性诊断技术,国土整治三生协同率提升40%

2. 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的差异性或需求特殊性,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高附加值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用地挖潜、保育区与屏障区整治4方面研制了差别化理念下国土整治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形成了4大类12小项整治技术清单,差别化国土整治规划设计提升30%

3.建立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研发了集农地平整状况、农业生产条件、农田生态环境、多主体满意度于一体的多维、多目标国土整治综合成效评价技术,国土整治综合成效提升30%

绿色装配式施工技术

采用单一挡墙结构的石坎、泥结碎石+凝土、现浇混凝土底板+浆砌条石(片石、块石)

采用生态型装配式的模块化多功能国土整治高效施工工艺,相对传统方式,节水约25%,降低施工能耗约20%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缩短施工周期约30%并能提高施工精度,减少事故隐患。

监管决策技术及平台

1.目前我国国土整治监管平台的跨域多级数据整合标准不一,大数据决策分析能力普遍不足

2.国土整治监管大数据应用领域普遍存在指标数据应用效率不高、利用范围不广及分析程度不深

1.制定了国土整治监测数据采集建库标准,实现了多源异构监测数据的高效组织与集成管理。

2.提出了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有效融合的方法,突破了大数据多模态多视角融合、聚类和时空关联挖掘等技术瓶颈,构建了基于国土整治监管业务工作的决策评价算法模型库,实现了面向业务建模的监管智能化决策。

(二)项目验收情况

1)重庆市差别化农村土地整治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201959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召开了项目验收会。李伟研究员、孙彭寿研究员等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突出地域分异和需求导向,开展了以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色农区高附加值产业化、建设用地挖潜区价值转换与流动、生态保育与屏障区景观生态修复与再造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差别化土地整治技术与示范,形成了差别化土地整治技术框架,提高了技术的针对性,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市正在开展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应性研究与示范项目。2017921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应性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邱道持教授等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摸清了我市土地整治工程布局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应性的概念,构建了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中德合作·重庆长寿梓潼土地整治项目作为示范点,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工程优化措施,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和工程布局优化措施是科学合理的。

3土地整治生态沟渠装配式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81218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在京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项目验收张凤荣教授等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开展了土地整治沟渠生态化、装配式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生产模块化生态沟渠产品的模具、专用设备和生产材料,以及生产、运输和安装模块化生态沟渠产品的工艺、方法,形成了生态沟渠装配式构件产品,并在永川区进行试点试验,基础工作扎实,研究方法合理,数据真实合理。

(三)检验测试报告

1)中国软件测评中心于2017922日至2017927日,就土地整治规划成果管理系统V1.0”进行了测试。测试结论为:该软件属于非嵌入式(应用)软件,包括数据浏览展示、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对比分析、用户管理等功能,上述主要功能抽查测试基本正常

2中国赛宝实验室于2020915日至2020916日,就“重庆市耕地质量年度更新成果检查系统V1.0”进行了测试。测试结论为:该软件具有用户认证、数据质检、耕地指数分析等功能,上述功能运行良好,测试结果通过。

(四)科技成果评价

202142召开了“西南山区土地整治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成果显著提高了山区土地整治工作效率与科技水平,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五)科技成果查新

项目单位委托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对项目的技术创新内容进行国内、国外联机检索查新,查新结论表明: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未见与本项目查新点内容相同的文献报道。

五、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

(标准批准发布

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

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地方标准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中国

DB50/T 1015-2020

2020.07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

童代志、甘建英、臧英斐等

有效

地方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

中国

DB50/T 761-2017

2017.08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等

莫建兵、郑财贵、刘今朝、臧英斐等

有效

地方标准

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设计技术规范

中国

DB50/T 732-2016

2016.12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西南大学、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

魏朝富、莫建兵、杨朝现、刘今朝等

有效

地方标准

农村复垦宅基地价值转换测评技术规范

中国

DB50/T 733-2016

2016.12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西南大学、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

杨朝现、莫建兵、魏朝富、刘今朝等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直线型耕作田埂的无人机遥感提取方法

中国

ZL202110280199.8

2022.04

5058901

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广州市华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张建勇;刘今朝;赵艳玲;臧英斐等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分坡度旱地改水田潜力分析方法

中国

ZL202110103511.6

2022.11

5603373

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

章立;童代志;甘建英等

有效

发明专利

模块式生态排水沟砌块及构成的生态排水沟

中国

ZL201410173613.5

2016.05

2072523

重庆师范大学

陈国建;柏浩;王锐;韦杰等

有效

发明专利

模块式土建工程用石坎结构

中国

ZL201410096763.0

2015.11

1842970

重庆师范大学

陈国建;韦杰;王锐;吴德涛等

有效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插入式装配式挡土装置

中国

ZL202022114120.8

2021.06

13547037

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

刘今朝;黎伟;童代志;甘建英;张爽;蒋伟等

有效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装配式挡土墙

中国

ZL202022117973.7

2021.06

13546438

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

黎伟;童代志;刘今朝;甘建英等

有效

 

 

 

关闭

相关链接
|
Copyright 2015-2023 重庆师范大学 科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谭华山

E-Mail:6510388@qq.com

重庆师范大学 科研处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综合办公楼2楼

邮箱:kyc@cqnu.edu.cn

官方QQ群

官方微信群

科研管理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