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玫池:勤学笃行著文心,挺膺担当传薪火-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思想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榜样的力量 | 陈玫池:勤学笃行著文心,挺膺担当传薪火

来源/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4-05-20

第22届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

个人介绍

陈玫池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

所获荣誉


国家奖学金

5次综合一等奖学金

重庆市“三好学生”

重庆市“艺术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教育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文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

重庆市“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征文)一等奖

教育部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重庆赛区)银奖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人生最美是遇见,2021年9月12日,揣着录取通知书,她走进了梦寐以求的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她在中文系遇见了最美好的自己。她痴迷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她沉浸在研精覃思、张皇幽眇的文学课堂,她成长在名家云集、群星璀璨的“精是讲堂”,她参加“卓越教师计划”,不断精进专业素养。在大学,她累计背诵诗词文300余篇,坚持精读100余本,撰写读书笔记10,0000余字,用心触摸着文学的厚度与温度,不断积淀成长。

这个过程中,她发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对话。纵然“岁月鹜过,山陵浸远”,文学带给她的温暖与感动、惊讶与沉思,永远是最朴实也最明亮的力量。

笔耕不辍,博学广进

     《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她笔耕不辍,坚持用生活的真实和内心真挚的情感孕育作品,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融入文章。她曾获教育部第六届网络文化节网文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重庆市“中华魂”征文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征文类荣誉。靠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她的专业成绩、综合成绩名列前茅,文学素养、专业能力不断精进,连续5个学期获评一等奖学金,并获评国家奖学金;累计获78项荣誉,包括国家级荣誉6项,市级荣誉9项,院校级荣誉60余项。

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理应肩负的新使命。作为新时代中文系的大学生,她一直在思考,怎样结合专业所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贡献力量。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2022年夏天,在重庆市大足区水峰村的国学课堂上,她带领133位留守儿童读《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鼓励创作诗词,举办原创诗展,帮助养成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当初从文学中找到人生梦想的她,又拨动了孩子们梦想的齿轮。本次支教活动登上《人民日报》,学院的国学课堂案例也获得了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于是,在支教中,她找到了答案,用心用情当好“领读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2023年夏天,在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羊角村,“弘文·振乡”蒲公英社会实际团队聚焦“红色家风”文化调研,采访7个家庭,制作7张海报,编纂1本手册,举办1次汇演,推动无形的家风文化转化为看得见的文化创新成果。团队获重庆市“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奖等多项奖励,媒体报道40余次,辐射影响实践地居民2000余人。如今,那本红色家风手册依然放在村委会的文化展示栏中,映照着来时之路、文化之光。于是,在“三下乡”中,她找到了答案,挖掘好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以乡土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勤学笃行著文心,挺膺担当传薪火,这是她的选择,也是全体中文学子理应承担的使命。未来,她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筑牢文化之魂,胸怀国之大者,把青春书写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征程上!

Baidu
map